
新浪科技
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
期数:No.76
嘉宾: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总裁 储瑞松
“AI的发展已经来到一个拐点,我们正处在Agentic AI爆发的前夜。”
“AI Agent只是单一的某个智能体,Agentic AI 才能比较清楚地描述我们的现状。”
“今年亚马逊资本支出,将主要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
“在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下,出海选择对的云要考虑业务策略灵活性。”
……
这一系列的观点,是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总裁储瑞松在与新浪科技《科创100人》独家沟通中,对当前AI发展及企业出海的洞见。
在国内热衷于谈论AI Agent的当下,作为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一把手的他却有着更多的克制与理性,认为Agentic AI 才更能够描述我们当前所处的AI发展环境。
但克制的背后,2025年亚马逊将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的豪气,也在用实际行动,为其带领的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乃至于全球市场发展提供着充足的弹药。
伴随大模型能力的快速提升和使用成本急剧下降,被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极大简化了交互及协作难度的智能体将如何重塑生产力?而储瑞松带领的亚马逊云科技又将如何适应这一变化?
“Agentic AI将迎爆发,我们已成立Agentic AI团队”
在刚结束的2025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储瑞松向与会者描绘了一幅清晰的AI演进图景:“随着大模型能力在多维度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协议落地、推理成本骤降及开发工具成熟,Agentic AI(智能体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即将迎来爆发,重塑企业创新与运营模式。”
在他看来,Agentic AI就是AI从“我问AI答”,“我说AI写”,发展到“我说AI做”。AI驱动的数字员工将像人一样,在各行各业自主完成复杂工作。在国内对于AI的谈论更加聚焦于AI Agent的当下,储瑞松对于Agentic AI的提法,与亚马逊全球总部对AI的看法保持一致。
“AI的发展从一开始的辨别式AI(Descriptive AI)发展到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我们认为接下来是Agentic AI。”在储瑞松看来,AI现在各方面的因素都具备了,从生成式AI进入到Agentic AI时代,虽然具体做事的还是AI智能体,但由于单个AI智能体做的更多是比较简单的事情,涉及比较复杂的任务,就需要多智能体去协同,而Agentic AI则能够更为清楚地描述这样一个(AI发展)新范式。
“AI智能体可能只是具体为某一个智能体,Agentic AI则更接近于多智能体协同情况。”据储瑞松介绍,为拥抱Agentic AI时代的各种机遇,目前亚马逊内部已成立了专门的Agentic AI团队,直接向集团CEO Matt Garman汇报。Matt Garman更是直言,“Agentic AI有潜力成为‘亚马逊云科技的下一个数十亿美元业务’”。
“当有新的产品推出后,毫无疑问中国区会把相应的产品服务引入中国,服务于中国客户,不管是中国客户出海也好,还是海外企业在中国,或者是中国企业在中国创新。”储瑞松表示。
“今年投资1000亿美元,主要用于云和AI基建”
今年初,亚马逊曾披露称:“亚马逊2025年计划资本支出高达10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将用于AI相关项目,涵盖数据中心、网络设备、AI硬件以及生成式AI服务能力建设。”
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储瑞松进一步透露称:“亚马逊今年将投资的资本支出,将主要集中在云和AI上面,其中又以数据中心,以及数据中心内部运行的云和AI算力为主。”
首先,亚马逊云科技会去做数据中心的投资,从一开始的建设数据中心,到采购相应的能源供给、电力供给。
其次,在AI算力方面,亚马逊一方面基于客户需求,采购英伟达Hopper H100、H200,以及Blackwell的B200、GB 200,乃至于今年年底会发布的B300、GB 300等。与此同时,亚马逊也投入很大的资金自研自己的AI 芯片Amazon Trainium,让客户可以选择用英伟达的GPU,也可以选择用亚马逊自研的芯片Amazon Trainium。
虽然,当前GPU算力需求增速很快,但CPU也仍有稳健的市场需求。据储瑞松介绍,亚马逊基于Arm架构自研的Amazon Graviton CPU,在同样工作负载下可将迁移到基于Amazon Graviton的Amazon EC2算力性价比提升20%到40%,已成为客户们最喜欢用的CPU算力。
“2024年AWS全球新增的CPU算力,一半以上都是基于Arm架构Graviton系列芯片,规模已经超过了x86架构芯片。”储瑞松表示。据他介绍,亚马逊云本身能够支持数百万家企业使用算力的能力,在保障用户数据安全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算力瓶颈”的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这让亚马逊云更加了解客户需求,且有能力提供更为周全的服务。
“我们已经迭代到第四代,不同的工作负载,我们的性价比都要高20%到40%,这些被提高的部分也会直接变成客户受益的部分。”储瑞松表示。
“应对大环境不确定性,中企出海要选择对的云”
作为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企业,在当前国际形势多变、不确定的客观环境下,一些客户难免对亚马逊云科技的业务稳定及可持续性产生担忧。而对于已在中国发展12年,服务了上万家企业的亚马逊云科技而言,持续投资和合规运营,也成为其打消客户顾虑的关键。
据储瑞松介绍,在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运营的前提下,今年5月初,亚马逊云科技还发布了由北京光环新网(14.060, -0.24, -1.68%)运营的专门服务于汽车行业的北京本地专用区域,去服务于汽车行业,支持汽车行业在汽车智能化里面高阶辅助驾驶去做进一步的创新。此外,也在联合四维图新(8.440, -0.10, -1.17%)等本地合作伙伴,去打造汽车行业的专属解决方案,帮助车企加速软件定义汽车、车联网、辅助驾驶等创新。
在其看来,中国智能新能源车,在全世界范围内已达到领先水平,下一步这些车企要拓展海外市场,这是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但车企出海如何选择对的云?也尤为关键。
以市场不确定性为例,在当前的大环境之下,不少车企出海的方向需要关注贸易格局的变化,很可能因此出现一些调整。例如:一些开始可能是出海东南亚的车企,后来发现欧洲跟中国有关汽车的谈判有了不错的进展,有可能要去欧洲,业务策略和相关的技术也可能随之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亚马逊云科技因为有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就可以提供非常好的灵活性的支持。
“不是说选了某一个云服务商,结果只在这一个地方提供服务,而是去哪里,我们都可以很好地提供支持。”储瑞松表示。在其看来,国内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有三项要点需要关注:第一,合规非常重要;第二,海外用户、车主所关注的体验要求会更高;第三,海外市场还是有些不确定性,车企出海需要有灵活的应对能力。
而在这些方面,亚马逊云科技可以很好地支持中国企业出海。“不管企业去哪个地方,比如去欧洲、南美,或者去东南亚,我们都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合规的支持,同时会以一个合理的方式、成本,去提供非常好的海外用户体验。”储瑞松表示。